总站

 [切换城市]
欢迎来到中国小康企业网!

小康首页设为主页加入收藏

忻府古村——后郝村

发布时间:2025-07-02 09:28:55发布来源:小康企业网点击数:14

后郝村位于忻州古城东北,距城5公里,地处牧马河下游,忻定盆地。东与北肖村接壤,西与前郝村毗邻,北与符村隔忻阜公路相望,全村现有住户725户,人口1780人,全村总占地面积约3100亩,其中村庄占地面积约400亩。现属东楼乡。

后郝村原名郝村,建置于500年前,于明朝洪武年随秀容县并入忻州。民国初属雁门道,后分属山西第一、第二专员公署。1948年7月21日忻县解放后,后郝村属二区管辖。1956年属东楼乡管辖至今。期间1958年东楼乡与义井乡合并为红旗公社,后郝村属红旗公社。

悠久的历史

500年前郝姓人在此定居,名曰郝村。300年前几经战乱,郝姓人绝踪。个别郝姓先人移居内蒙古自治区,其后裔郝重诲(曾用名向阳)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,是著名的雕塑家,现定居北京。据长者言传郝姓人长期在此繁衍生息,郝村之名源于郝姓家族。

图片

元末明初郝村人被杀戮殆尽,明初从朔州马邑县迁张、曹、侯等姓定居于此(现村有姓氏张、曹、侯、赵、王、宋、孔、武、霍、马、练、孟、邸、翟、李15户姓氏),经繁衍生息形成前后两街,300年前,前后两街产生矛盾,故分为前郝、后郝两村。

后郝村文化底蕴深厚,曾有张姓家族考取功名,现在内蒙古大学教授张敬秀先生的祖辈就在后郝村。据他说老宅大门口有旗杆和铁角兽等标志性建筑。有名的近代史专家曹耀章先生曾任忻县完小的校长。尤其是恢复高考后的42年间,每年都有考上本、专科的学生,累计达到120多人。本村学校创立于1951年,北肖村、前郝村两村的学生均到后郝学校就读,直至1970年两村分别建立小学校。1976年至1977年后郝村学校曾举办过9年一贯制,共有2年制的两届高中毕业生。1987年学校迁到新建二层教学楼新校址(旧校址由村民作宅基地用)。1997年初中并入东楼乡中,现只保留小学,在校生大约150人。

图片

特殊的地理环境

由于该村位于牧马河下游冲积平原地带,村域内地势较低,村中心曾有直径约200米的较大积水坑,盐碱严重,800余亩盐碱地属不毛之地,有谚语称"夏天青蛙乱叫,冬天穿白带孝"。民国初年,由于食盐属供应的重要物品,村民利用盐碱地的优势开起了淋盐的盐坊,先后共有大小盐坊10余家,形成制售盐的产业链。曾享有"后郝的咸盐,前郝的麻炮焰火"盛名。淋盐时间长达20余年,日积月累,在村东、村南有由淋盐剩土堆积成如小山的土丘(俗称盐淋疙瘩)七八个,也是孩童们打土战、玩耍的山头阵地。后通过开砖厂烧砖,垫路基,垫轧钢厂院等渠道,在1984年才将所有土丘夷为平地。盐碱地历经数年的平田整地,改造成良田,农业连年丰收。全村农作物主要有玉米商品、商品辣椒和蔬菜。以农为主,近年运输业、养殖业、建筑业、光伏发电不断发展。商业的手杀羊和卖棉花成为本村一个特色。

图片

日新月异的发展

从1992年建设忻州市焦化厂征用该村154亩土地开始,后郝村走上了快速发展的道路。焦化厂招收带地工42名。1995年建水塔,实现了全天24小时都有自来水。同年拓宽村南路,硬化兴华街、和平街。1997年村委垫资组织村民购买大型卡车20辆(型号153),组建运输队和工程队。2000年中兴路连接忻阜公路加厚硬化,大街小巷硬化率达90%,道路四通八达,方便生产、方便生活、方便出行。2018年该村被纳入市开发区范围,由市政府出资新修播明路、纬七路、公园东街三条道路,工业园区内循环路基本建成。2019年5月一开发区待新建项目又征用该村223亩土地,村委给失地户办理养老保险。

2019年后郝村列入特色风貌乡村建设试点,绿化了团结路至村南光明街路,拆除了大街小巷存放的乱堆乱放等违建,改造了乡村活动场所,完善了村内健身操场、老年活动中心,配置安装了篮球场、乒乓球台及健身器材等。主要街道实现了亮化、绿化,建立了卫生承包责任制和长效管理机制。计划与市区东环路施工对接污水管道、雨水管道、自来水及供热设施,安装入户,基本上实现了城市化宜居宜生活的村庄。


小康视频

小康图库